日前,家住貴州遵義的陳先生僅持自己的身份證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公證處一次就辦完了一件涉不動產的委托公證,事后,他贊不絕口,連連說“沒想到”。
當前新冠疫情嚴峻復雜,給群眾生產、生活和機關事業(yè)單位運行帶來了諸多不便。然而,武威市民勤縣公證處沒有按下“暫停鍵”,積極踐行法治為民理念,持續(xù)優(yōu)化公證服務機制,優(yōu)質高效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
電話咨詢
“叮呤呤……”民勤縣公證處的電話響了起來。“您好!請問有什么為您服務的嗎?”工作人員禮貌地問道。“您好,是民勤縣公證處嗎?我想咨詢個事……”原來陳先生夫婦將房子賣給了他人,需要配合對方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但因為工作及疫情原因,出差在外的陳先生無法親往辦理,只得委托妻子代辦,可遵義某區(qū)的不動產登記機構要求其妻子提交委托公證書。工作人員聽清原委后,當即告知陳先生申辦該委托公證,需要提交結婚證和房屋產權證明。
“碰運氣”
身在他鄉(xiāng)的陳先生怎么可能隨身攜帶結婚證和不動產權證呢?可是,陳先生還是想去“碰碰運氣”。第二日一早,陳先生乘車從出差地紅砂崗鎮(zhèn)來到了民勤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公證服務窗口,陳先生除了自己的身份證外,僅向工作人員出示了手機中存儲的結婚證、不動產權證照片,看能不能“僥幸過關”?
“想辦法”
一邊是陳先生熱切地期盼,一邊是如何核驗婚姻、房產信息的真實性?面對此種情形,工作人員沒有絲毫推諉,沒有漠然置之,而是積極尋求對策。幾位工作人員短暫商議后,決定發(fā)函商請長春市某公證處、遵義市某公證處分別代為核驗當事人的婚姻和房產信息。時間在等待中一分一秒地過去,下午四時許,兩個公證處先后發(fā)來函件,稱當事人提供的信息屬實。
“心想事成”
陳先生提供的婚姻、房產信息一經查實,公證就順理成章了。經過工作人員的一陣忙碌,陳先生終于拿到了急切期盼的委托公證書。陳先生沒想到自己以為碰運氣的事,竟然“心想事成”。
“分外的事”設法辦
陳先生拿到公證書后又犯難了。原來,因為婚姻、房產信息核驗時間過長,待公證書拿到手,已來不及郵寄出去,只得次日再辦郵寄。工作人員考慮到陳先生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主動允諾替陳先生郵寄公證書。
陳先生面對工作人員的主動允諾,又一次出乎自己的意料,出門時說道:“沒想到,不但我以為碰運氣的事辦成了,而且你們又讓我少打了一次麻煩,公證便民真是便民到家了!”
民勤縣公證處面對當事人的“困局”,沒有一拒了之,而是秉持“辦法總比困難多,少跑一次是一次”的服務理念,認真踐行公證便民服務宗旨,“分內的事”一次辦,“分外的事”設法辦,腳踏實地提升為民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