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平安建設堅實“底座”——秦州區(qū)綜治中心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

網站首頁 » 天水

筑牢平安建設堅實“底座”——秦州區(qū)綜治中心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


責任編輯:孔令聞
發(fā)布時間:2021-07-20



  天水市秦州區(qū)綜治中心設置便民服務大廳、群眾接訪大廳、矛盾糾紛調解區(qū)、綜合辦公區(qū)四個功能區(qū),建成綜合協(xié)調室、指揮調度室、治安防控室、心理咨詢室、矛盾糾紛調解室、綜治信息平臺,為前來辦事、求助的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中心自掛牌運行以來,積極探索“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切實發(fā)揮了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方式的職能作用,筑牢平安建設的堅實“底座”。

  服務管理規(guī)范化發(fā)揮化解民怨“協(xié)調部”作用

  在群眾接訪大廳,按照“六個一”標準,設立一個咨詢服務臺、一部自動取號機、一部公共法律服務終端機、一臺法律政策宣傳電視機、一個自動加熱飲水機、一個宣傳資料存取架,為辦事群眾提供優(yōu)質便捷的服務。同時,按照“六個一”的服務理念,實行工作人員對辦事群眾一張笑臉相迎、一句您好相問、一聲請坐相待、一杯熱水相敬、一番悉心傾聽、一次暖心服務,為來訪群眾提供舒心周到的服務。

  在便民服務大廳,開設綜合受理、分流督辦、信訪接待、民生服務、涉法涉訴、訴調對接、法律援助、法律咨詢8個服務窗口,抽調公、檢、法、司、信訪、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等相關單位人員入駐,按照“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要求,對群眾反映的各類訴求,及時受理、歸納梳理、限期辦理;對疑難復雜矛盾和問題,推行“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處”。今年以來,服務窗口共接待來訪群眾1200余多人次。

  網格管理扁平化發(fā)揮服務民生“指揮部”作用

  堅持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在鎮(zhèn)實行鎮(zhèn)、片區(qū)、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組)四級網格化管理,在街道實行街道、社區(qū)、網格三級網格化管理,全區(qū)共劃分網格1563個,配發(fā)綜治E通手機1766部,現有網格管理員203人、網格員1563人。

  網格化管理采取“一格多元、一員多能、一崗多責”的工作模式,人員定崗定位定責。網格員履行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重點人員幫教、特殊人群服務、政策法律宣傳、民生事項代辦等職責,按照“三知三清六掌握”要求,將網格內的人、地、物、事、情、組織等通過綜治E通上傳綜治信息平臺,由綜治信息平臺操作員逐級按照領導批示,指派相關責任單位限期辦理,實現社會治理“一張網”。今年以來,網格員通過綜治E通共排摸上傳需辦理事項7490件,辦結率98.8%。

  多元調解集成化發(fā)揮矛盾化解“戰(zhàn)斗部”作用

  有效整合政法部門公調、檢調、訴調、法律援助和人社、衛(wèi)健、農村農業(yè)、交警、婦聯、金融等部門分別成立的勞動人事爭議糾紛、醫(yī)患糾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水事糾紛、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婚姻家庭糾紛、金融糾紛等調委員會力量,成立區(qū)矛盾糾紛綜合化解中心,健全制度,明確受理范圍、對象、事項和化解單位、途徑、時限,完善工作流程,規(guī)范化解程序,積極探索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運行模式,著力解決群眾投訴無門和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同時,由鎮(zhèn)、街道綜治中心牽頭負責,有效整合政法派駐單位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檢察室和“四辦五中心一隊”等基層站所力量,成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構建一站式運作、一窗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和一體化聯動的工作模式,打造矛盾糾紛調處“終點站”。今年以來,全區(qū)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442件,調解成功率92.57%。

  預測預警智能化發(fā)揮社會治理“研判部”作用

  堅持以信息化為支撐,全面加強平安甘肅信息化支撐管理平臺、命案預警預測預防平臺、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的建設應用力度,通過對各方面數據的匯集研判,實現對社會治理實時感知、動態(tài)預警、聯動處置,提高社會治理信息化水平。

  加強綜治中心實體化、法治化、網格化、信息化、一體化“五化”建設,健全社會治理聯動、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平安建設聯創(chuàng)、重點工作聯勤、突發(fā)事件聯處“六大”機制,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模式。

  大城街道推進“智慧綜治”信息化建設、華歧鎮(zhèn)推行治安戶長“八員”工作法、東關街道推行“1+3+X”社區(qū)社會治理模式、十方堂社區(qū)推行“一社三會”矛盾糾紛化解法、進步巷社區(qū)成立“金牌調解團”、藉水北路社區(qū)推行“四方議事會”制度、奮斗巷社區(qū)建立居民議事會、尚義巷社區(qū)建立居民協(xié)商議事會等,多方提升綜治中心實戰(zhàn)能力,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