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臨澤縣積極探索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發(fā)揮德治教化作用,注重在基層平安創(chuàng)建工作中弘揚道德風尚,廣泛推行以“敬老人、比公婆、賽媳婦、夸鄰居”為主要內容的“敬比賽夸”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評活動,促進尊老愛幼、孝老愛親、家庭和睦、鄰里互助等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全社會推廣,形成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增添強大內生動力。
明標準 引領社會新風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具體化為“愛國守紀不違法、立場堅定不動搖、保護耕地不亂占、家庭和睦不忤逆、鄰里互幫不生非、崇尚科學不迷信、健康娛樂不賭博、愛護公物不損壞、保護環(huán)境不污染、美化環(huán)境靚新風”等十個方面的評選標準,通過不斷完善,在敬老人方面以尊老護老、家庭和睦、家庭成員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敬老事跡突出且在社會上普遍認可為標準進行評選;在比公婆(好公婆)方面,以婆媳關系融洽、勤儉持家、家庭和睦、愛護晚輩、生活方式文明健康、不參加迷信、邪教、黃賭(毒)活動為標準進行評選;在賽媳婦(好媳婦)方面,以尊重贍養(yǎng)老人、主動分擔家務、家庭和睦、夫妻互敬互愛、勤勞致富為標準進行評選;在夸鄰居(好鄰居)方面,以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生活健康、誠實守信、崇尚科學、勤儉節(jié)約、受到其他家庭的尊重為標準進行評選,使群眾易于接受,便于評議,讓廣大群眾在參與活動中受到禮儀教育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道德品質的熏陶。近年來,全縣先后評選“敬比賽夸”先進典型2116人,文明家庭346戶,最美家庭263戶。
嚴程序 提升創(chuàng)評質量
按照“敬比賽夸”創(chuàng)評活動“有組織、能認可”“有目的、能復制”“有步驟、能推廣”的標準,建立“社推選、村初審、鎮(zhèn)審核、廣公示”的創(chuàng)評程序。
以社(組)為單位分別組建了“敬比賽夸”評議組織,由村民自主推選辦事公道、有威望的5至7人組成評議小組,確定本社自評申報的初步人選,提交社員大會進行民主、公正、公平、公開的評議,讓群眾自主審定心目中的“身邊好人”。
在村(社區(qū))設立道德評議會,由村(社區(qū))黨組織組織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威信較高、說理能力強的老黨員、老干部、人大代表、黨員代表、婦女代表和其他群眾代表對各社推薦人選進行審定,確定的人選上報鎮(zhèn)黨委,由鎮(zhèn)紀檢、計生、派出所、綜治等部門對上報的“最美人物”進行聯(lián)審,審核后在全鎮(zhèn)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jiān)督。通過層層審核評議,提升創(chuàng)評的認可度和典型性,真正把先進典型擺在群眾面前,引導向上向好的社會風氣。近年來,培樹省市縣道德模范92名,累計上榜甘肅好人18人。
廣宣傳 培樹道德標桿
結合“三八”、重陽等重大節(jié)慶活動,以鎮(zhèn)村為單位召開表彰大會,為當選的好公婆、好媳婦(好女婿)、好鄰居、好兒女披紅戴花,頒發(fā)獎狀、獎牌,設置戶牌,不斷增強受表彰典型的榮譽感,引導廣大群眾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每年冬季把典型事例以節(jié)目方式進行表演,在各鎮(zhèn)村(社區(qū))文化廣場制作典型人物的專題展板進行展覽展播;在村務活動中心顯要位置開辟專欄,設立光榮榜,讓群眾身邊的典型“閃亮”在群眾之中;以村(社區(qū))“道德講堂”、文化廣場為主要陣地,由評選出的道德典型介紹經驗,進行現(xiàn)場說教,好公婆圍繞如何放手、支持兒子媳婦發(fā)展生產,好媳婦圍繞如何侍奉老人、使他們安度晚年,好女婿圍繞如何發(fā)家致富、善待老人,好鄰居圍繞如何正確處理鄰里關系、營造融洽和諧氛圍談做法和體會。同時,加大新媒體宣傳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廣泛宣傳好典型好做法,使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不斷提高群眾道德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用典型 解決自治難題
把“敬比賽夸”評選出的典型模范吸收進鎮(zhèn)村調解委員會、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參與到群眾日常自治當中,聚焦農村經常發(fā)生的地界糾紛、鄰里糾紛、婆媳關系、夫妻矛盾等廣泛開展調處評議。在評議方式上,以正面引導為主,針對不同對象、不同事件,因事制宜,因人而異開展評議。對普遍的傾向性問題以及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會議集中評議;對個別存在的或涉及隱私、不宜公開的問題,由評議小組以談心拉家常的形式上門評議;對好人好事利用村民大會、櫥窗、板報等形式公開評議;對突發(fā)事件及時處置后就地現(xiàn)場評議;對“老大難”問題跟蹤評議。通過有針對性的評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宣傳政策法規(guī),使其口服心服,自覺執(zhí)行道德規(guī)范,引導廣大居民群眾弘揚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和睦鄰里、互助友愛、與人為善等優(yōu)良傳統(tǒng),走出了一條由“管制約束型”到“激勵引導型”的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自我服務的社會管理新路子。
創(chuàng)載體 增強創(chuàng)評效果
圍繞創(chuàng)建文明村鎮(zhèn),將“敬比賽夸”創(chuàng)評同政策、道德、文化、科技、法律、衛(wèi)生和“五星文明戶”創(chuàng)評等一系列主題鮮明的創(chuàng)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并結合農村“三留守”人員摸排和特困群體關愛服務行動,開展以“曬被子、比孝心”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由村黨支部、村委會牽頭組成評選工作小組,深入60歲以上老人家中,對老人被褥進行檢查評比、亮曬定級。同時,依托積分超市“光榮道德積分”制度,將“敬比賽夸”先進典型納入積分范圍,根據得獎情況累積相應分值,用積分在超市兌換相應物品,以此引導群眾參與爭創(chuàng)典型的積極性,通過精神鼓勵、物質獎勵代替?zhèn)鹘y(tǒng)群眾教育的一般性說教,兌出群眾自我發(fā)展的熱情和激情。
通過組織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敬老人、比公婆、賽媳婦、夸鄰居”道德實踐活動,教育群眾講衛(wèi)生、破陋習、樹新風,增強了群眾的禮儀教育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使群眾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全縣上下形成了“八多八少”的良好氛圍,即:尊老愛幼的多了,不贍養(yǎng)老人少了;好婆婆、好媳婦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主持正義的多了,撥弄是非的少了;鄰里團結的多了,打架斗毆的少了;講究衛(wèi)生的多了,好吃懶做的少了;崇尚科學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參加文體活動的多了,聚眾賭博的少了;紅白事勤儉節(jié)約的多了,鋪張浪費的少了。全縣形成崇德向善、和諧健康的濃厚社會氛圍,凝聚起生生不息、積極向上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市域社會治理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