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動車停放無序,影響居民出行”“配電箱沒有上鎖,有安全隱患”“存在飛線充電、高空墜物隱患、樓道亂堆亂放”……2022年6月15日,平涼市崇信縣西街社區(qū)網格員魏莉一條條向社區(qū)匯報著近期她在幸福家園小區(qū)巡查發(fā)現和居民反映的問題。
社區(qū)收到信息后,及時開啟“民情服務鏈”,隨著吹哨人的一聲“哨響”,崇信縣住建局、應急管理局、錦屏派出所等職能單位,下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疫情防控包抓小區(qū)單位、小區(qū)黨員和居民代表及時行動,組織召開“社區(qū)會客廳”,通過現場調研和交流討論,提出32條意見建議,擬定了“隱患危害流動宣傳崗”、防護欄專項清理、設置統(tǒng)一公示牌、劃定非機動車位、增加充電樁個數、聯合執(zhí)法高空墜物以及樓道亂堆等多個服務方案,并督促物業(yè)對管道井、垃圾桶進行了清理整治,為幸福家園小區(qū)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初步的前景規(guī)劃。這是平涼市城市社區(qū)網格化管理提升社區(qū)治理能力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涼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充分發(fā)揮網格在城鄉(xiāng)社區(qū)、行政村及其他特定空間區(qū)劃內基層綜合服務和管理中的作用,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向末端延伸,服務管理向扁平化、精細化、高效化拓展,賦能平安平涼、法治平涼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
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近年來,平涼市科學構建管理服務“新網格”,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將黨建、公安、綜治等多元網格整合,組織開展統(tǒng)一編碼工作,共劃分網格10179個,配備網格員14185名,構建“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網格管理體系,實現了一個網格管全盤。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圍繞進一步完善社會安全體系建設,全面構筑“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格局,基層社會“系統(tǒng)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一張網”采集、“一張網”辦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的服務體系進一步規(guī)范。
同時,充分發(fā)揮網格員地熟、人熟的優(yōu)勢,嚴格履行網格員政策法規(guī)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社會保障服務等職責,持續(xù)加大對各類人員、重要場所以及疑難問題等情況的梳理摸排,做到治安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解、社情民意收集、特殊人群服務、政策法規(guī)宣傳“五個到位”,實現了網格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群眾“零距離”。
街坊鄰居在一起居住,樓上樓下,出來進去,難免有舌頭碰牙的事兒。幾年前,家住平涼市崆峒區(qū)東關街道興和莊社區(qū)的居民老馬,因為修房時與周圍的兩家鄰居產生矛盾糾紛,三家的矛盾糾紛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老馬一家為此煩惱不已。
2020年3月,老馬將這件事告訴了“老街坊調解室”的調解員,調解員經過詳細走訪調查,將三家人請到調解室進行調解,連同社區(qū)民警一起聽取了每位當事人的訴求,又以聊天的方式與他們“拉家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使三家人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老街坊調解室”是興和莊社區(qū)于2019年10月成立的,以“網格化排查、多元化調處”的工作模式,探索“聽+聊、疏+調”的調解法,通過“家門口調解”(網格員在入戶過程中發(fā)現的糾紛)和“坐堂接診”(居民主動來到社區(qū)調解)的接案方式,堅持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qū),使“老街坊調解室”成為居民矛盾糾紛的“滅火器”。
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近年來,平涼市堅持“系統(tǒng)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開啟矛盾調解“新模式”,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抓手,全域推廣“一核三心四聯五治”社會治理機制,形成了崆峒區(qū)“一網五制多元調”“雙選三聯六創(chuàng)”、靜寧縣八里鎮(zhèn)“村民大管家”、崇信縣“小區(qū)議事廳”和“一村一警”“治安戶長”“蘋果法庭”等一批社會治理經驗。特別是近期靜寧縣推送的賈河鄉(xiāng)“聚焦黨建引領蘋果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實施‘家門口驛站’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案例入圍2022年“全國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案例”。
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各縣(市、區(qū))建立健全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順暢的“一體化”運行和“一站式”辦理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推廣平涼市市域社會治理“445”經驗和德治教化“四大工程”、市中院“兩個一站式”多元解紛、崆峒區(qū)西郊街道二天門社區(qū)“黨建+五微”工作法、中街街道萬安門社區(qū)風景嘉園小區(qū)“網格化服務站”等市域社會治理經驗,創(chuàng)建“楓橋式派出所”“楓橋式司法所”“楓橋式法庭”,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同時,擴充專職調解員隊伍,新建個人調解室31個,律師調解工作室12個,配備專職調解員53人,聘任心理服務專家58名。各縣(市、區(qū))在訴訟服務中心、信訪大廳設立人民調解窗口和站室。今年以來,已排查矛盾糾紛11507起,成功化解11329起,化解率達到98.45%。